循美而行,品读十年华章——明道教育“天天向上·行知研习组”读书研习会
6月27日,海安市明道教育集团“天天向上·行知研习组“以《美的历程》为桥梁,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美学教育对话。全体教师齐聚云端,在先秦理性精神里探寻教育智慧,让古老的美学思想在幼教实践中绽放新的光彩。
活动伊始,主持人李频频简单回顾了本次共读活动的历程,鼓励老师们畅言所思所想。
接着,来自四个研习小组的八位老师结合日常教育实践案例,畅谈了自己的阅读感悟。
李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用颜料自由创作的“古怪作品“,与青铜饕餮纹一样,都是内心世界的本真呈现。在美术教学中,她引导孩子观察叶脉、雨滴的线条变化,类比青铜器纹饰从古朴到细腻的演变过程,让孩子在绘画中感受美的形态。
田老师围绕《美的历程》中”盛唐之音“ 篇章展开分享,盛唐艺术精神与审美风范是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其价值至今闪耀。他提出:应汲取其创新突破、精益求精的内核,以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态度,探索艺术教育新方向,打造契合时代的美育成果,书写新时代艺术新篇章。
活动尾声,海安市明道教育集团”天天向上・行知研习组”组长谢小丽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复盘,深度提炼活动亮点与实践经验。同时,基于活动成果与教师发展需要,对下一阶段的研读工作提出了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与要求,为后续小组活动指明方向 。
【读书心得摘录】
魏老师:翻开《美的历程》,像是踏入一条璀璨的艺术长河,从古朴的彩陶纹饰,到灵动的唐宋山水,华夏美学的脉络清晰流淌。这让我懂得,可借传统美学滋养幼儿心灵,借文物、绘本传递美,以艺术之美开启他们对世界的感知,传承文化之韵。
刘老师:李泽厚的如椽巨笔更揭开了艺术与时代精神的隐秘共鸣。汉代画像石上古拙的百兽奔涌,折射的是“事功、行动”的开拓气魄;宋元山水画中萧疏的寒林,流淌着禅宗“无我之境”的哲学沉思。最令我心弦震颤的是盛唐气象: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敦煌的飞天,共同谱写成“青春勃发的生命交响”。当安史之乱的铁蹄踏碎霓裳羽衣,杜甫诗中沉郁的顿挫,又为这个时代添上了“形式和内容严格结合”的庄严终章。美,原来始终是时代精神的晴雨表。
王老师:《美的历程》以八千年中华艺术为镜,揭示审美与文明的深层互动。李泽厚穿透青铜狞厉、魏晋玄思、宋元意境,展现美作为民族精神的活态表达。在数字时代"网红审美"泛滥的今天,书中"有意味的形式"理论仍切中时弊——真正的美需历史积淀与理性感性统一。这部美学经典不仅是过往的巡礼,更为未来审美提供思想坐标,证明美始终是人性发展的历史性成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