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海安教育信息网

局直学校

角斜镇

李堡镇

开发区

大公镇

高新区

曲塘镇

雅周镇

南莫镇

白甸镇

墩头镇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首页 >安全卫生>心理健康>详细内容

心理健康

关爱幼儿,从“心”开始

发布时间:2023-02-28 13:24:57 浏览次数: 【字体:

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是直接地影响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的。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固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幼儿个性的缺陷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也是父母造成的。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纲要》指出:“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而父母作为幼儿最亲密的接触者对其心理健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为营造家庭环境做得最多的人,家庭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从出生起就所处于的一个环境,这个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心理行为和身体行为。幼儿自己是无法分清事情本身的对与错的,他会依据家里人给予他的反应来进行判断。  

有些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什么都听孩子的,要什么给什么,会导致幼儿以自己为中心,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自我意识特别强。有些家庭不和睦,家庭关系紧张,就会导致孩子在潜意识里感染家长的紧张情绪以及暴躁的情绪,会造成幼儿暴躁的性格或偏激的性格。同样,如果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非常的和谐,在对幼儿教育这一方面都非常的重视并且运用了合理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话,幼儿的心理发展就会顺利许多,他会在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引导下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会懂得与人交往或分享,会尊重他人会爱护环境等等。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原则

1.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规则

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新的学习经验

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三、父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1.不过分地关心孩子。

过分关心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人了。

7.不当众批评孩子。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让我们一起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共同携手,家园合作,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我们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